高德娱乐新闻
 
一条中轴线牵出的智慧与匠心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3-03 06:53   

 

  在北京中轴线遗产点正阳门内,有个近五层楼高的木质楼梯,这是城垣文化研究专家袁学军每次对北京雨燕进行监测研究时的必经之处。600多年间,正阳门与同为这座城市文化遗产的雨燕相伴相生,研究人员几十年的守护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正因世代人们的坚守,我们引以为荣的璀璨文明和遗产瑰宝才得以更好传承。

  在最近拍摄《匠心·中轴线》系列短视频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像袁学军这样默默耕耘在中轴线上的劳动者,聆听了他们参与建设、守护北京中轴线的故事,更感叹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诸多平凡个体所展现的匠心巧思。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达7.8公里,历经了700多年的规划、建设、改造,被誉为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作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北京中轴线从形成之初,就蕴藏着无数工匠的独特智慧。时光流转,工匠精神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正在接力式延续。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来不是喊口号,我理解的匠心最首要的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将其做到极致。”采访中,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关战修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中轴线上的劳动者对匠心最朴素的理解。

  比如,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的大国工匠刘更生,多次参与“平安故宫修缮项目”“城楼修缮工程”等中轴线上的修复项目,用锛凿斧锯守护着古建筑榫卯间的文化与记忆;在门头沟琉璃渠工作了30年的赵长安,带领徒弟们拯救濒临失传的琉璃烧制技艺,以红砖黄瓦点缀着紫禁城的恢弘气象;中山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蔡金昌在中轴线余年,秉持“针针计较、件件精品”的匠人精神,坚守“为国人制国服”的传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扎扎实实将本职工作做好,他们践行着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劳动者对工匠精神的延展。采访中,我了解到袁学军对北京雨燕的保护性研究属于“跨界”,甚至一度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她觉得,研究北京雨燕对从文化符号和生态多样性的全新角度去理解中轴线,有着特殊意义。最终,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广泛共识,北京雨燕主题展览还受邀参加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可见,匠心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正在被融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广阔视角。正如袁学军所言,“所谓匠心,不一定是干别人喜欢的事,而是要做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做的事”。

  据统计,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7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9项,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苏州园林、重庆大足石刻、秦始皇兵马俑……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无不蕴藏着先人的巧思和匠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后人拿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来握好手中的“接力棒”。

  历经七个多世纪风雨沧桑,北京中轴线续写着她的壮美与辉煌,也连接着历史与未来。“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无数劳动者用勤劳、智慧与匠心守护着城市的历史文脉。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机构与个人加入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不断生长的中轴线仍在蓬勃延展,它将陪伴着这座城市走向未来,见证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Copyright © 2027 高德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