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娱乐新闻
 
蜀道难:漫谈重庆的楼梯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6-13 13:17   

 

  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全城起伏不平,甚至很难找到一块平地。而在这不被上天眷顾的土地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山城人民是怀着怎样的决心办到的?

  重庆是神奇的、立体的。尤其对于我,一个出生在江汉平原的人来讲,在辽阔的平整土地上盖房种树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重庆让我意识到自己想象力的不足。

  想象力的不足是因为我缺少土生土长的重庆“经验”,一些在本地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可能注定不可能发生在其他地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中规定了各类用地的适宜性坡度,在大多数平原城市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填平达到最小的坡度0.2%,但从一张整个重庆市域范围内的坡度的GIS分析图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达到该指标对于重庆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重庆市主城区基本上位于6°~15°的区域内,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土地的坡度都处在3%~25%的区间,部分甚至会超过这个值。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重庆大学建筑系的特色研究方向是山地建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重庆的朋友带你去他们住在五楼的家里做客,但是进入居民楼以后还要下楼。

  新闻里报道重庆有小区建了天桥方便回家的新闻,我总是以惊讶的口味。但是山城人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人之常情”,毕竟谁也不喜欢回一趟家还需要下一座山之后再爬个十七八楼。

  立体的城市没有立体的交通可不行,重庆人民为了“上下求索”,创造了一个个建筑学上的“奇迹”。

  黄桷湾立交桥,5层20余条匝道,通往8个方向,走错一个路口就是重庆一日游

  各式各样的楼梯是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重庆,你其实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居民楼里的楼梯间实现你“爬”到上半城,“下”到下半城的目的。同时,作为公共交通的缆车、索道、扶梯或电梯在这个城市的出现其实恰恰说明了设计师满足民众需求的责任。

  在望龙门缆车没有修建之前的老重庆,人们从码头上到城市需要爬数千级的台阶。

  后来,政府也修了许多电梯以减少市民的出行负担,凯旋路电梯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位于渝中区联升巷11号,它是一栋在重庆渝中区人民心中记忆犹新的建筑,主要的功能是承担上下山的垂直交通,也是国内首次将室内电梯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于1986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改造后,定员26人,运行速度1.6米每秒。至今他依然发挥着公共交通的作用,你可以用公交卡(一元)乘坐这座电梯。

  与升降梯对应的是两路口皇冠大扶梯,它是国内最长(亚洲第二长)的坡地扶梯。位于渝中区中山路107号,扶梯于1996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扶梯全长112米,高52.5米,宽1.3米、坡度30度。运行速度0.75米每秒,全程运行时间在2分30秒。如今的皇冠大扶梯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是游客体验重庆交通的最佳去处之一。今年皇冠大扶梯还将迎来升级改造,打造成国家A级景区。

  另一处网红“楼梯”就是长江索道了。今天的索道已经被太多的文艺青年占据,各种电影的场景赋予了索道太多的浪漫情怀与意义。嘉陵江索道的拆除使得仅存的长江索道几乎变成了每一个游客必去的景点。长江索道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跨江客运索道,全长1166米,连通重庆的渝中区和南岸区,往返于渝中区的新华路(轨道交通小什字站)和南岸区的上新街,速度6米/秒,运行时间4分钟,日运客量1.05万人次。

  在凯旋路电梯旁还有一栋网红楼叫白象居,1楼到24楼全程只有辛苦的往上爬。

  虽然没有电梯,但在1楼、10楼、15楼有平街出口。也就是这三层楼分别对应不同的大马路。第1层通往下望龙门车站,第10层通往白象街,15层通往解放东路。

  除了这些网红打卡地,重庆市区,特别是渝中区,随处可见楼梯连接着高低不同的两处,也可以看到行人在空中栈道来回穿梭。

  由于每层楼楼梯较窄,所以上下楼梯都错开。像我这种看稀奇的游客不一会就在这楼道里迷了路。

  重庆地处山地,这里本不是适合文明发展的区域,但好在这里有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是天然港口,因此发育了良好的码头文化。于是先有了大码头,后有了一座城。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与军需工业最为直接的钢铁工业在重庆有了迅速发展,最多时竟占了全国90%的产量。

  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然而,好景不长,抗战结束后,重庆陪都地位终结,战时经济繁荣结束,大部分产业和人口都全国回流,重庆的繁荣有点昙花一现。

  现任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说,重庆要加倍地奋斗,把失去的机遇抢回来,把过去没有做好的做好。

  重庆失去过太多机遇,也多次在历史发展岔口的徘徊孤单中坚强。就像山城本没有往上的路,重庆人自己修起了楼梯,于是棒棒们挑起了担子一步一步向上爬。

  如今还有很多人抱着“成渝不分家”的思维,理所当然地认为重庆和成都是大同小异的两座城市。

  但重庆和成都根本就是截然不同——单从名称上就能看出一二——成都又叫“蓉城”“锦城”,重庆则是“山城”“雾都”。

  成都不仅在自然条件上得天独厚,在经济上,作为四川省“团宠”,也长得庇佑,几乎没有经受过生活的风霜。

  而重庆的近现代发展史,则跟这座山城的地势一样高低起伏。所以跟悠闲自得的成都人民相比,重庆人民在山城的历史沉浮中摸爬滚打,更懂个中艰辛。

  19世纪末,作为被不平等条约撞开的通商口岸,重庆开启工业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是仅次于上海的工业大城市,GDP一度比广州还要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重庆被划入四川,此后一段时间也是成渝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在四川省“砸锅卖铁保成都”的大方向之下,重庆一直不满被成都“吸血”,传言有很多对成都的控诉:

  后来,重庆虽然恢复了直辖市建制,但同时被寄望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因此接收了四川的20个贫困县区和350万绝对贫困人口——当时的重庆表面上看是“光荣升级”,实际上却是“负重前行”。

  2014-2016年间,重庆GDP连续三年增速登顶。时任重庆明星市长黄奇帆的五个“重庆故事”功不可没。

  2001年,黄奇帆从长江下游的上海溯流而上,来到重庆,一直干到2016年底。

  来到重庆之后,被称为“金融市长”“经济型官员”的黄奇帆为重庆量身定制了五个故事。

  第一个,沿着制造业的方向,延伸物流、仓储、销售、结算等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重庆电子产业,完成了新一轮产业升级。

  第二个,要想富,先修路——全方位开放水陆空大枢纽、大通道、大口岸,大的保税区平台;

  第三个,改革户籍制度,把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不仅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还释放了消费能力;

  这五个故事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促进,成为重庆这几年经济腾飞的密码。当然也离不开重庆作为直辖市获得的中央扶持和政策倾斜。

  然而,过去靠大规模旧城改造、投资拉动GDP的“重庆速度”不可持续,重庆产业需要新一轮升级,城市亟待新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2017年,重庆GDP增速开始下跌,退居第二;2018年上半年,重庆努力加强现代制造业发展,但也前进得并不轻松。在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重庆比其他城市更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比如作为重庆工业支柱之一的汽车制造业在重庆工业占比23%,其增速从过去一年增长8.8%到今年一季度下降10.4%,已经成为拖累重庆工业增速的主要原因。

  相对应的,跟智能产业结合后,同样是汽车制造业,发展势头相当强劲。最新数据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增38.9%,在两江新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依靠智能网联货车,销量近几个月同比翻倍。智能产业已经成为重庆经济转型的关键。

  让外人叹为观止的8D魔幻和浪漫,或许对重庆人民来说只是有点辛苦的日常生活——生活在山城,除了爬坡上坎没有别的选择。

Copyright © 2027 高德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