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娱乐新闻
 
从“种子圣殿”到天安千树他用想象力征服世界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1-21 19:49   

 

  鹅黄衬衫,配上深棕马甲,在外滩的复星艺术中心,50岁的托马斯·赫斯维克一身轻装亮相。他瘦、语速快,活力十足。

  所到之处,大堆人都会围着他拍照、签名,他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明星建筑师之一。

  从2010年世博园的“种子圣殿”,到近两年红遍全网的天安千树、纽约“大松果”。柔软的光纤也能成为外墙,绿色植物居然从水泥柱顶上长出。

  因为疯狂、大胆的想象力,他建造的每一个作品都在社交媒体上爆红,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去打卡。

  但它们不仅仅是网红,日本媒体评价赫斯维克,说他阐释了“唤起情感的建筑”的真正含义。

  上海是他此次在亚洲出行的最后一站。这座城市,对他来说有些不一样的意义。他曾经在这里凭借梦幻蒲公英般的英国馆,一战成名,在国际上赢得声望。

  多年后他来到这里,还会问:这座建筑会不会在外滩太突兀、太特别,会不会有距离感,让人不敢轻易走近?”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已经成为上海南外滩的标志性建筑。而赫斯维克自己的从业30年的心历旅程,最近也在这里徐徐展开。

  在赫斯维克看来,人们真正逛的,是那些“旧”的东西,这才是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 “大松果”——Vessel,在纽约的钢铁森林之中独树一帜,仿佛自然落下的一颗果实。

  它的内部结构既简单又复杂,154个楼梯,80个平台,这就是全部的构成了。人们可以沿着台阶爬上这个50米高建筑的顶端,一览哈德逊河畔的风光。

  再比如孟买蓝宝石酿酒厂,玻璃房间模仿了植物本身的曲线,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谷物发酵的原生状态。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在重复建造,光建造还不够,还要肆意地消去拥有独特美丽的“旧”痕迹。

  赫斯维克工作室把它改造了一番。设计师们剖开原本存放于谷仓之内的一个玉米粒,以它的纵切面为灵感,重新设计了这栋建筑。

  东京的例子也是如此。在给港区麻布丘的地块进行重新设计时,赫斯维克说,我希望能再找回城市里人与人的联系。

  于是他把重点放在了“公共”之上,重建一个新的、可以让市民自由交流的空间,是他最大的想法。

  赫斯维克觉得,如果旧的建筑已经不能再顺应时代,那就情愿多花点力气,赋予它们更新的内核,和更有趣的灵魂。

  我们这次在复星艺术中心遇见赫斯维克,这也是他的工作室和福斯特事务所在2016年共同设计的。

  这座建筑伫立在黄浦江畔,通体金色的外观受到中国传统流苏的启发,三层长短不一的幕帘不定时随着音乐旋转,就好像是会流动一般。

  将近10年以后,设计者赫斯维克再次来到这里。对他来说,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这样的设计。

  在赫斯维克的助理Adam看来,托马斯是一个纯粹的好奇的人,他喜欢的,是建筑本身。

  在那里,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总是阻碍重重。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

  2010年,赫斯维克设计了上海世博园的英国馆“种子圣殿”,60000根固定在铝管中的光纤突出在外,每根光纤长16英尺,末端都带着不一样的种子,它们从英国和中国的种子库中被选出。

  这个别致的构想,打败了包括扎哈在内的众多顶级设计师的方案,成为世博会现场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

  如蒲公英一般在风中摇曳的种子圣殿,让赫斯维克一举成名。从那时候起,他的工作室开始被中国观众所熟悉。

  另外一个例子,是这几年上过很多次热门的天安千树,同样出自赫斯维克的手笔。

  不同于东京麻布丘的理念,这回在上海,他选择的关键词是“Bigness“,大。

  其次,苏州河两岸遍布居民区,赫斯维克想要在居住与商业之间创造一个最大化的地方,让人们能够自在地身处其中。

  在给当地设计大楼时,他发现东南亚的审美与中国有相通之处——那里的居民,也很喜欢庭院。

  于是,赫斯维克把花园搬进了新设计的大楼,无论在哪一层,都可以身处绿植之间,感受与树木共存的气息。

  最近几年,赫斯维克在中国依旧作品不断,除了已完成的几个建筑以外,还有上海西岸漩心、陕西西安新综合体等等。

  出生在伦敦的赫斯维克,有一个珠宝设计师母亲,和一个音乐家父亲。他的祖母开着自己的纺织工作室,叔叔则是当地的一名记者……

  如此纷繁复杂的家庭职业,很难说谁真正影响了他,让他走上设计的道路。但是无论如何,或许在“创造力”上,他继承了家人不少的灵感。

  中学毕业后,赫斯维克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设计,随后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

  199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自此开始参与各种各样设计项目。他的作品很多元,从公共景观到建筑设计均有涉猎。

  全新的双层巴士依然采用了大红的传统色调,但是内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同时外部的棱角也被抹去,变成了圆润的形状,车体总重大大减轻。

  它非常简单,仅仅用一些蓝色的地砖作为点缀,然后在区域的边缘向上弯曲,模拟出纺织物的效果。

  这次来中国,他还带来了近十年以来最大的中国回顾展。展览占据了足足两层楼,里面放出了工作室这些年的成果。

  赫斯维克说:“一座建筑应该能够在你经过它的时候吸引你的注意力”,这是最重要的。

  但其实,对于赫斯维克的作品和设计,并不是只有赞誉。比如争议不断的纽约大松果,有人认为只注重了美感,却忽略了它的社会影响。

  在一些评论家眼里,他的工作室做法也过于教条——他们设计了一款计算机软件,以此判定一个项目的“朴素程度”,如果得分太低,方案就必须修改。

  还有人觉得,赫斯维克把“简单和重复”看成了十足的恶棍,变成了只会追求复杂的建筑者。

  但无论如何,赫斯维克一直在追寻的,是人与建筑的共鸣。大楼的形状或是内涵,最终的目的都只不过是为了与人共生。

  在这次展览的最后,他摆放了一个公共区域,向观看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希望城市拥有怎样的建筑?

  白色的墙纸上,用黑色笔迹写满了他的疑问。而在展馆的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画布,人们可以用边上的彩色画笔,书写自己的回答。

Copyright © 2027 高德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